1
2
3
当症状较重,通过保湿皮肤和生活上的调理都无法改善时,我们需要药物辅助以改善症状。那有哪些药可以用呢?又有什么要注意的呢?
1、收敛药
2、外用激素软膏
该类药物用于皮肤,能缓解瘙痒和发红,但很多宝妈对此类药物有恐惧心理,因而盲目拒绝使用,但其实对中重度婴儿湿疹的治疗,此类药物的外用药膏是首选,使用得当,通常不会导致副作用。
由于婴儿的皮肤薄,外用激素药物容易被吸收,长期使用强效激素会产生副作用,因此对于婴儿湿疹,首选外用低效(弱效)激素如1%氢化可的松软膏、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弱效外用激素小范围使用,并按照规范逐渐减量停药,在降低药物副作用的同时也避免了湿疹的反复和病情加重。
在众多外用激素中氟替卡松、莫米松乳膏虽然属于中、强效激素。
氟替卡松、莫米松乳膏的特点是全身吸收很少或者在皮肤内被吸收后能迅速地被分解代谢为无活性的降解产物,而局部却保留高度的活性,因此也可用于婴儿湿疹。一般连续用药不应超过 2~3 周,皮损消退后即可停药,再发再用。或以弱效糖皮质激素制剂或非糖皮质激素类抗炎剂维持治疗;注意不应大面积长期使用。
3、抗组胺药
口服H1抗组胺药广泛用于治疗湿疹以减轻瘙痒,对于因瘙痒影响睡眠的患者,第一代镇静类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等会更合适,既抗过敏又有镇静作用,但这类药物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
第二代抗组胺药,比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或地氯雷他定,通常无嗜睡的不良反应,地氯雷他定糖浆和西替利嗪滴剂可用于1岁以上儿童,西替利嗪糖浆、氯雷他定糖浆可用于2岁以上儿童。
外用抗组胺药苯海拉明软膏对于局部皮肤瘙痒也具有缓解作用。
4、外用抗菌药物
湿疹发生时, 皮肤破损容易导致感染, 而且患儿因瘙痒感容易搔抓破损处, 更易导致细菌侵入。局部外用抗生素(如莫匹罗星软膏、硼酸软膏)可以控制感染,防止细菌侵入。
5、外用免疫调节剂
外用免疫调节剂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等,属于钙磷酸酶抑制剂,作为不愿意使用激素的二线选择,长期使用时不会产生皮质激素类的副作用,主要的副作用为初始用药时的短暂烧灼感。
2岁以下的患儿不建议使用,因可导致上感发病率升高,因此使用前需要皮肤科医生评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