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因为逗笑喂食而导致孩子吞入异物的事件屡见不鲜,在心痛的同时,再次提醒各位家长给孩子喂食东西时一定要小心,因为连接小儿气管与食道的会厌软骨未发育成熟,功能尚不健全。当宝宝口中含着食物说话或者大笑时,很容易导致气管异物。
4种日常习惯易致宝宝气管异物
1、给宝宝吃花生、瓜子、果冻等食物
果冻、瓜子和花生这些食物体积较小,是很容易噎到孩子的。此外,一定阻止孩子往嘴里抛食物。尤其是小体积的葡萄、花生等,如果往嘴里抛,或者通过嘴巴吸进去,就非常容易发生危险。
正确做法:在食物选择上,避开高卡喉风险的食物,葡萄等又大又软的食物应切成小块食用,如果孩子实在嘴馋,可以先将食物弄碎后再给幼儿食用。
不要给孩子吃不能咀嚼的食物,3岁以内宝宝不要给花生、瓜子、蚕豆等不易咬嚼的食物;5岁以下宝宝不要吃泡泡糖和不要进食体积较小的果冻等食物,切忌一整块吸入。
2、宝宝吃饭时大哭或大笑
吃有吃相,如果宝宝在吃饭的时候被逗笑,食物就容易从咽门掉进气管里卡住。
正确做法: 家长千万不要“饭桌教子”,追着孩子喂饭,或者为了让宝宝张嘴吃饭,逗孩子笑!孩子吃饭时,最好让孩子安静地吃饭,千万不要刺激或惊吓孩子。
3、宝宝一边吃饭一边玩耍
如果孩子玩的时候如果嘴里含着食物,很容易发生食物误入气管的情况,轻者出现剧烈的呛咳,重者可能导致窒息。另外,孩子叼着小勺跑来跑去时如果摔倒,小勺可能会刺伤宝贝的口腔或咽喉。
正确做法:应培养孩子有规律地吃饭,最好固定吃饭位置,不要让孩子端着碗到处跑。此外,吃饭时也不应让孩子看电视、玩玩具。
4、细小物品没有摆放好
一些能放进孩子嘴里的物品如果没有放好,就容易被孩子当作食物拿来吃。如果宝宝吞下圆滑的小物品还能随大便排出,但如遇到尖锐物品就容易卡在食道或消化道内,只能通过手术取出,情况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
正确做法:①告诉孩子不要将小物件含在口内玩;给孩子购买玩具时,应挑选不要带有容易脱落的小零件;发现孩子口内有异物,应劝说或诱导其吐出,切不可急于从其口内挖取或打骂;
②像铅笔帽、硬币、项链、纽扣,发卡、橡皮头、绣花针、磁铁、塑料片等这类细小物品一定要放在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并且家长要经常告诉孩子什么东西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吃。孩子吃了馒头、花生、黄豆等食物之后被噎住,如果选择用水来缓解,这些食物遇水后发胀,不仅更加难以咽下去,还会堵住喉咙,继而引发窒息。此外,呛住了也不要轻易喝水,因为这样只会加重并引起呛咳,如果不小心呛进肺里,还会引发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
被鱼骨卡喉咙,不建议吞食东西,首先,可以让孩子张开嘴巴,大人用手电筒等观察鱼刺的位置,如果张开嘴就能看得见鱼刺,在固定孩子嘴巴的前提下,大人可用筷子或镊子夹出来。如果确认鱼刺较小,大人可用干净的手指或筷子伸进嘴里压住舌根部,使孩子恶心呕吐,最好能大吐,把吃进去的东西吐出来,小鱼刺也就随食物一起出来了。
如果不清楚鱼刺的大小,或者知道鱼刺很大,大人千万不能让孩子吞食东西,也不能盲目让孩子呕吐,必须及时到医院,让医生处理。盲目吞食或驱吐可能让鱼刺刺破孩子的咽喉和食管,造成更大的伤害!
孩子卡吼后应先排出异物,宝宝一旦卡喉,第一时间不是送往医院,而是立即急救让异物排出。尤其是气管异物,急救必须争分夺秒,否则宝宝可能因窒息而送命。
消化道异物:如果还在咽喉,家长可以用手指抠。如果已滑下去,且没有咳嗽等气管异物表现,可以带到医院拍片,确定异物形状、危险性,如在食道,则由耳鼻喉科医生取物,如在消化道,可由消化内科医生用内镜取出。
气道异物:必须立即采用海氏急救法,同时马上送医。一两岁的小宝宝:家长可以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将宝宝放坐在腿上,背部紧靠着家长的胸部。家长用手使劲向后向上挤压宝宝的上腹部(脐上区域),压后随即放松,反复数次。
年龄较大,能独立站稳的宝宝:可采取站姿,上身略向前倾。家长用双臂从身后将宝宝拦腰抱住,同时右手握拳,顶住其上腹部,左手则按压在右拳上,然后用力向上、向后,猛烈而迅速地挤压其上腹部,压后随即放松。
具体步骤:
1.站在病人背后。
2.用两手臂环绕病人腰部,一手握拳抵住肋骨下缘与肚脐之间,另一手抓住拳头。
3.快速向里向上挤压,形成一股冲击性气流,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冲出。
4.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出。